过去40年,我国脑卒中患病率总体处于增长状态。2022年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及其团队在《柳叶刀》子刊上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2019年,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卒中患病率上升13.2%,整体呈现出东北高、东南低,男性高、女性低的特点。
我国中风患病北高南低
上述研究对全国227个城市、423万名居民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估算出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卒中患病率:2013年为2.28%,此后逐年上升,2019年达到2.58%,患病人数估计为1750万。7年间,男性和城市地区的卒中患病率显著上升,所有省份(自治区)中涨得最快的三个分别为陕西、山东和新疆,涨幅均超过20%;涨幅最慢的是湖南、上海和广西。此外,东北地区患病率长年高于东南沿海地区,两者有近2.5倍的差距。
我国卒中患病率和发病率上升快,研究分析了两大可能原因。
1.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卒中风险因素增加。
2.随着治疗与护理质量提升,卒中患者的预后逐渐改善,生存期延长、死亡率下降,反映在患病率上就呈现出升高趋势。
中风患病差异,与3个因素有关
男性和女性患病率不同,除受到遗传基因影响外,也与男性通常健康习惯较差、生活压力大有关。
卒中患病率北高南低,则与纬度差异有关。从全球来看,纬度较高国家的卒中患病率通常高于纬度较低国家,但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单从我国来看,推测与以下因素有关。
饮食习惯 受气候影响,冬季东北地区果蔬供应相对较少,日常饮食含大量腌制食物,存在高盐高脂摄入问题,若习惯饮酒御寒,也会增加高血压风险。
环境因素 东北地区冬季较长,且昼夜及室内外温差大,低温是卒中发作的诱因之一,若血管在短时间内经历较大幅度的温差刺激,更易发病。另外,我国北部地区空气污染程度较南方更重。长时间暴露于污染环境中,可能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
城市化程度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城市化率分别为63%和65%,这表明北方地区可能存在更多医疗资源稀少的村镇,由此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的总体患病率。
虽然地理环境、天气、性别都属于不可干预的风险因素,但从其他可改善因素人手,仍可起到一定弥补作用。比如控制饮食胆固醇摄入、控制血糖、控制高血压等。房颤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另外,患者要遵医嘱,坚持服用抗凝药,以防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