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

欢迎到访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闻详情  News details
预防小中风得警惕这些高危因素
来源: | 作者:院办 | 发布时间: 2023-06-14 | 402 次浏览 | 分享到:

许多人都知道,数九寒冬是中风的高发期。但您也许不知道炎热的夏季也是这种疾病的高发时节。医生提醒,在中风之前,很多患者可能会经历过一次小中风,那么,小中风又是什么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邀请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鲁晓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杨进刚和您聊聊小中风的危害与预防。

夏季为何易出现小中风

夏季天气热出汗多,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可导致血容量不足、血液黏稠度增高以及血液循环变慢,易形成血栓。此外,夏季室内空调过凉、室内外温差大以及熬夜、天热睡眠不好等因素也是小中风发生的诱因。

医生提醒,一旦发生小中风,后续中风的风险就会大为增加。小中风发作的一周内,约20%的人可能发生真正的中风,之后逐步增长,一年内约50%的人可能发生中风。因此,发生小中风要及时就医,不能因为症状减轻而掉以轻心。

中风和小中风有何区别

中风,又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中风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四高"特点。

小中风,在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般由于小血块阻塞血管而引起。它和中风的症状看上去类似,但又有明显差别。

小中风和中风既有差别,又有相关性。

首先,二者持续时间不同。小中风的特点是症状持续的时间短,一般几分钟就会缓解,有的患者也存在几十分钟的可能性,但不像真正的中风那样严重。

其次,二者发作的程度不同。小中风症状相对轻,可逆性强,早期发现较为容易治好。但错过小中风期关键治疗,发展到中风后,治疗难度将大幅增加。

再次,小中风隐蔽性强,常规检查难以发现病灶,易被患者忽视。

最后,小中风一经出现,便预示有发生中风(脑卒中)的可能,初次发作小中风,进展为中风的几率将明显增加。

小中风有哪些明显症状

中风和小中风发作时症状相似,主要差别是程度不同,因此可根据"120"口诀,较为简便地识别是否出现小中风:

1:查看一张脸是否出现不对称、口眼歪斜等症状;

2:查看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聆听讲话是否清晰,患者是否答非所问。

如出现上述典型症状,应马上拨打急救电话,通过救护车将患者尽快送往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做到全程保护。

除了"120"这些典型症状,小中风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症状,比如:突然间出现口齿不清、视物模糊、手脚麻木、四肢无力、失去平衡力、嗜睡、头晕、头疼等症状,要考虑小中风的可能性。

与中风不同,小中风的进程可能较慢,可反复发作或者进行性加重,出现早期症状需要引起重视。

怎样自我评估中风的风险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连续10余年在全国开展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和干预工作,并推行了简单易行的脑卒中"8+2"危险评分。

大家不妨先对照8项高危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脑卒中家族史。

"8+2"危险评分则要拆开看:

"8"是指上述8项中,具有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即为高危人群;

"2"是指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病史的人群即为高危人群。

怎样防范小中风发展为中风

第一,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

第二,减肥,控制体重在合理区间。

第三,戒烟限酒。

第四,饮食上少盐少糖,成人每日盐的摄人量不宜超过5克,添加糖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

第五,作息有规律,不熬夜。

第六,加强锻炼身体,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运动项目,适量运动。

第七,出现小中风后,一定按医嘱进行及时检查和治疗,防止后续中风的发生。

此外,您还需要注意的是,把握急救时间是治疗中风的"良方"。时间就是生命,对于中风中发病率较高的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来说,发病后即刻拨打急救电话送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及时进行溶栓、取栓等治疗。此举对于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后遗症,降低死亡率非常重要。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