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

欢迎到访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闻详情  News details
红色恋人
来源: | 作者:院办 | 发布时间: 2022-05-16 | 689 次浏览 | 分享到:

五月是鲜花盛开的时节,也是红色的五月。故事《红色恋人》,它反映的是八十年前,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难的时刻,无数爱国青年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战争中两个普通的热血青年的故事。男青年叫林勃,时年23岁,女青年叫余也萍,21岁,他们在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日日夜夜,结成了深厚的情谊,相互鼓励,彼此牵挂,并成为情意相通的红色恋人。在一次近距离与敌人殊死搏斗中,林勃被刺整17刀,牺牲在侵略者的屠刀下,年仅23岁·听到恋人林勃噩耗,小他2岁的余也萍,强忍着悲痛,擦干眼泪,把林勃葬在青山峙上,继续走革命之路。

青山埋忠骨,革命不回头。正如《五月的鲜花》歌词里深情吟唱那样: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埋着志士的鲜血……多少像林勃一样的革命青年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血染沙场,为国捐躯,他们的英雄壮举和革命精神如山川同在,如日月同辉,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1941年,抗战进入最艰难的时期,在宁波镇海,新四军江南独立中队和日军展开游击战。10月底,他们转移到了小港青峙村。

秋色旖旎,令人浮想联翩,指导员林勃不由思念起恋人余也萍。他铺开信纸,柔情在笔底倾泻:“萍,不知是什么的牵连,在这样的工作繁冗中,我还时刻地惦念着你…………”短短几百字,既倾诉衷肠,也汇报斗争情况。谁也没有想到,这封信竟成绝笔。几天后,林勃牺牲在侵略者的屠刀下,年仅23岁。他被刺整整17刀,鲜血染红了身上的毛背心,那是余也萍送给他的。

余也萍比林勃小2岁,他们初识于宁波。彼时,林勃在懈浦民教馆工作,民教馆实际上是地下党组织。而余也萍则参加了抗日救护队,后被调到懈浦,从事宣传工作。

聪慧大方,演讲墙报样样出色,余也萍吸引着林勃的目光。而林勃的儒雅温和也让余也萍另眼相看。在抗日洪流中,两颗年轻的心碰撞出爱的火花。

1941年,宁波沦陷,懈浦成为敌人的下一个目标。在县委指示下,林勃担任了独立中队政治指导员,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任务紧急时,他出发前常常来不及向余也萍告别。他带领队伍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她则为组织递送情报,艰难环境里,牵挂成为彼此的日常。

转眼秋天到了,惦记着林勃身体瘦弱,余也萍特意买了藏青色毛线,请人给他织了一件背心。新的任务到来时,林勃匆匆出发,带着队伍在江南一带迂回机动,身上的毛背心给了他勇气和力量。

形势一天天紧追。每一次生离都可能是死别,承诺始终不敢说出口。就在林勃怀着美好期待时,不幸降临一前有反动派偷袭,后有侵略者来犯,独立中队腹背受敌。为了掩护部队突围,子弹打尽后,林勃被捕,就被绑在青峙大庙门前的大树上。最终,他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3岁。

噩耗传来,她顾不上悲痛,第二天清晨,在一位战友的陪同下,余也萍冒险赶往青峙,她要找到恋人的遗体。在当地农民的带领下,她看到他躺在杂草丛中。她的眼泪喷涌而出。她为林勃擦血迹,换衣服,衣扣解开了,藏青色毛背心上,17个刀孔触目惊心。满怀悲愤,她把林葬在青峙山上。擦干眼泪,余也萍把血衣洗净,用红毛线把背心上的破洞织补起来。17朵小红花,是热血燃烧的火焰;是思念,也是血海深仇。

林勃遇害后,余也萍把痛苦埋在心里,继续走革命之路,她担任了浙东抗日游击纵队政治部指导员。林勃的一张小照和那封战地情书,就装在她的贴身口袋里。抗战路上,跋山涉水,日晒雨淋,这些珍贵遗物经常被湿透,她就焐干、晒干,再用装满热水的杯子熨平。

1947年,余也萍和战友丁公量组成家庭,余也萍多次向丈夫讲述林勃的事迹。“有所小学,有个土地庙,有棵大树,那是林勃牺牲的地方。”她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去看望他。

1959年,丁公量带着部队到镇海﹣带练兵时,决定去寻找林勃的墓。然而,20年沧桑巨变,原来的小学已被焚毁,小庙也无迹可寻,青山埋忠骨,却只见荒草。丁公量找来群众询问,最后,在一个放羊娃的带领下,终于看到草丛里竖着一块小木碑,上面写着“林勃先生之墓”。为保护林勃墓,丁公量四处奔走,让林勃墓得以重修,改木碑为石碑,刻上“林勃烈士之墓”。

余也萍赶来了,站在昔日恋人和战友的墓前,潸然泪下。1965年,余也萍全家迁居上海,离林勃墓近了。此后,她每年都去扫墓,并在附近的延陵小学宣讲林勃烈士的事迹。“魂魄托日月,肝胆映河山”,许多次,余也萍为儿女讲述林勃的事迹,在全家人心里,林勃是未曾谋面的亲人。

1989年,余也萍因病去世。去世前,她把珍藏半世纪的林勃照片和书信移交给镇海党史办。“一定不要忘记林勃!”如今,那封红色情书就陈列在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历经几十年岁月洗礼信纸发黄,字迹模糊,而那家国情怀、纯真爱恋却常读常新,历久弥香。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