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和邪气是中医里常常出现的词汇。对普通人来说,它们到底指的是什么?和健康有着怎样的辩证关系?
一身"正气"未必不会生病
《黄帝内经》有这么一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的是只要身体正气强盛,外邪,如风、湿、寒,就不容易侵入身体,这强调的是正气的重要作用。正气是人体抵御外邪、防治疾病的一种内在力量,所以正气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人认为,一身'正气',就可以不生病,其实有失偏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宋恩峰教授说,疾病是正邪斗争的结果,发病与否由正邪两方面共同决定,如果邪气过于旺盛,比如遭受瘟疫之邪,严重的细菌、病毒感染,即使正气再强大,也可能导致疾病。
宋恩峰解释,关于正气旺盛的表现,中医通过"望闻问切"4个方面来判定。望:面色红润,精气神充足;闻:声音洪亮,声如洪钟;问:说话口齿流利,如中风患者说话就打结,甚至流口水;切:脉搏有力、和缓。正气不足最初的表现为睡眠不好、眼睛无神、目光呆滞、食之无味、较易疲劳等。如果长期正气不足就会引起很多疾病,如感冒、鼻炎、胃肠道功能紊乱、腹泻等,若正气进一步亏虚则易导致心、肾功能衰竭。
肿瘤与正邪博弈相关
肿瘤实际上也和正邪搏弈相关。人体的正气不仅包括抵抗能力,也包括遗传基因。一些具有家族性特征的疾病,如食管癌、结肠癌、胃癌,其邪气先天显得有些"过剩"。有这类疾病家族史的朋友,要注意经常检查。人体的正气还包括饮食、营养、居住环境等因素,如果正气亏虚、抗病能力低下,则邪气会乘虚而人。导致气滞、血淤、痰浊等的邪气,一旦凝聚形成包块,则易形成肿瘤。
宋恩峰介绍,情绪与肿瘤也密切相关,中医里说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指的就是情绪。如果人体的情绪长期受到压抑,处于一种极端的>状态,就容易生病,易给肿瘤以可乘之机。相反,如果心情舒畅,肝气郁结得到舒缓,气血流畅,正气旺盛,人体就不容易患病。
生活中要做到"养正祛邪"
宋恩峰说,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为了生计不断地奔波,经常加班到凌晨,过度劳累也很容易让邪气滋生,增加致癌的风险。如肝癌、胃癌、大肠癌等多种癌症,过度劳累就是其诱因。此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使人的抵抗力降低,易遭受各种病毒的攻击和侵袭,这些都会为邪气"扩容"。
多项研究发现,每周锻炼2~3次的人群要比不锻炼的人群患癌概率降低30%。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癌风险,同时还能够提升人体的抵抗力。此外,生活中,还应规范饮食结构,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避免食用垃圾食品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果发现食物发霉,一定要丢弃而不是剔除霉菌后继续食用。
避免吸烟、酗酒,也是提升正气的有效方法。香烟中含有的焦油和尼古丁等物质,酒类中含有的酒精,长期、大量摄入就会使得邪气"鸠占鹊巢",易诱发肝癌、肠癌、胃癌、乳腺癌等癌症。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扶正气的中药,如山药、枸杞、黄芪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山药味甘,性温,具有健脾、补肺、补肾、益精的功效。山药既是食物,又有药用价值。平时在熬汤时,加适量的山药,可以提高免疫力。
有些朋友习惯用枸杞泡茶,这也有一定的养生道理。枸杞味甘、性平,具有滋肾、润肺、补肝、明目等功效,是老少皆宜的补品。其物美价廉,可代茶饮。
宋恩峰说,祛邪药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比如红花。它味辛、性温,具有活血通经,祛淤止痛的功效。红花可以用沸水冲泡,也可以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