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

欢迎到访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闻详情  News details
有关骨质疏松的那些事
来源: | 作者:院办 | 发布时间: 2023-06-01 | 399 次浏览 | 分享到:

总感觉骨质疏松好像离我们很近又很远。我们的身体出现哪些情况,就要怀疑可能是骨质疏松呢?骨密度检测结果应该如何解读?上了岁数就特别容易患骨质疏松,是真的吗?想要未雨绸缪预防骨质疏松,必须吃药补钙吗?别着急,本期,北京协和医院"人工智能点亮健康生活﹣骨科 AI 科普团队"的医生们就和您详细聊一聊有关骨质疏松的那些事。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被我们俗称为"缺钙"

钙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的元素,骨骼和牙齿就是钙的重要载体。人体内90%以上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之中,还有少部分在血液以及软组织当中。

骨骼中的钙能使我们的骨骼结实而强壮,但是骨骼里的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与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钙不断地交换,达成一个稳定的平衡。而如果骨骼中的钙质丢失,就可能引起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常见表现

出现哪些情况,我们要怀疑可能是骨质疏松呢?

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较常见而相对严重的表现,也是治疗骨质疏松所针对的最重要目标。脆性骨折就是在做很轻微的动作,比如说打喷嚏,或是受了很轻微的外伤之后就出现了骨折。比较常见的是脊椎的压缩性骨折,前臂手腕以及髋部的骨折。

骨质疏松还会出现其他的症状,如不明原因的全身疼痛,包括腰背部、四肢、颈肩等,尤其在夜间较为明显,且可能会伴随抽搐和夜汗多等情况。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身高逐渐变矮,出现驼背,也要怀疑存在骨质疏松。

此外,如果体检时出现骨密度检测结果的异常,也要高度怀疑骨质疏松。

如何解读骨密度检测结果

骨密度检测结果中比较重要的就是骨密度的测量值。其中 T 值是与健康人进行比较的比值,而 Z 值是与同龄人进行比较的比值。当 T 值大于﹣1.0的时候,可以被认为是正常的骨密度。当 T 值在﹣2.5和﹣1.0之间的时候,就代表存在骨量减少了。当 T 值小于﹣2.5的时候,就被认为存在骨质疏松。

在骨密度报告中还有一张彩色的条带图,这张图中的小黑点就是患者的骨密度结果。当它在绿色区域的时候代表骨密度是正常的,当它在黄色区域时就代表着存在骨量减少,当它在红色区域时就说明有骨质疏松。

哪些人群易出现骨质疏松

大部分骨质疏松患者是原发性的。随着年龄增长,进入老年期后骨代谢的平衡向骨质丢失倾斜,特别是女性在绝经期后激素代谢水平产生变化,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所以老年人和绝经后女性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主要患病人群。

也有一部分情况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如极度缺少活动和锻炼、不良的烟酒嗜好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能造成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过早的绝经闭经等内分泌系统疾病,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炎性肠病、胰腺疾病和胃肠道功能吸收不良等胃肠道疾病,会造成钙质的吸收异常,也有可能诱发骨质疏松。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免疫病的患者,以及患有癫痫、脑卒中、脑萎缩、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也常常可能出现骨质疏松的现象。此外,慢性的代谢性酸中毒和终末期的肾病也可能是骨质疏松的"幕后黑手"

另外,如果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也可能会造成骨质疏松。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想要"防患于未然",就必须要吃药补钙吗?其实,预防骨质疏松最重要的是采取基础的措施来调整生活方式。

首先,饮食上要均衡膳食、平衡营养,每餐要摄入必要的营养元素,例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等。如果有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就要更加注重牛奶等含钙丰富的食品的摄入。其次,最好能够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以便于钙质的吸收。另外,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减少骨质疏松的产生,但不能过量,否则会造成劳损,适得其反。最后,要注意调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减少碳酸饮料、咖啡等的摄入。

特别提示,在服用一些特殊药物的时候,要关注药品说明书上是否存在可能造成骨质疏松的说明,必要时可以向开药医生咨询。

此外,骨质疏松的治疗通常是一个相对缓慢、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定期监测,看看此前一段时间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如何。一般建议骨密度检测每年做一次,最长不超过两年一次,以便于及时对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和治疗进行调整。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