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

欢迎到访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官方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闻详情  News details
200 位养老院院长取经“江汉模式”
来源: | 作者:pmo0bb52e | 发布时间: 2018-10-19 | 3052 次浏览 | 分享到:

转载自  武汉晚报2018年10月19日  第6版

    10月 16日-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 200多位养老院院长齐聚武汉,参加“2018 年第二期全国养老服务机构院长培训班”,并参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深入学习享誉全国的“江汉模式”。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是全国首个五星级养老机构建筑面积23000多平方米,现有总床位数800多张。今年9月,湖北省质监局标准化处专家评估组以湖北省 70 个试点单位的最高分 98 分,通过对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标准化服务质量验收。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冯晓丽说:“江汉区社会福利院的养老服务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是全国养老机构的一面旗帜。
全国各地院长好奇“江汉模式”有什么魔力?
    82 岁的刘懿君奶奶是一位退休研究员,4 个月前她还请了保姆,居家养老,现在她自费在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养老,她说,原来老年人的生活可以这么丰富多彩;
   81 岁的姚惠玲奶奶考察了许多家养老院,她觉得老人住养老院并不是子女不孝,反而让她有了更多同龄的朋友,唱歌看戏,生活多姿多彩;
   89 岁的杨建成爷爷和老伴一起住进了老年公寓,以前两个老人在自己家,房子很大,地段很好,但是却有说不出的孤独,现在有了这样的集体生活,一日三餐饮食规律,每天老年大学还有免费课程,无聊还可以搓搓麻将……
    在江汉区社会福利院的老年公寓,这群可爱的爷爷奶奶讲述自己在养老院的那些事儿,一个个笑得像花儿一样。
    10 月 18 日上午,带着好奇心,200 多名院长们在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两批从 17 楼走楼梯下楼,依次参观了该院住院部、老人房间、公共浴室、老年人活动中心、食堂、老年人能力评估室和监控室等。
    参观过程中,各地的院长们连连点赞,不断相互交流点评着,“嗯,不错不错,服务细致、适老化设计非常贴心、标准化建设落实到位、环境布置非常温馨……”
   四川省宜宾市社会福利院副院长于朝良说:“江汉区社会福利院的信息化系统覆盖全面,改造后的评估室令我印象深刻。养护老人标准化细致非常全面,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安全、后勤、社工、财务等几大板块都有覆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从无名小院到享誉全国“江汉模式”到底是什么?
   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半个世纪前还是一家籍籍无名的区属小院,“一院双制”是开创“江汉模式”的起步。今年初,由熊承刚书记、周春芳院长牵头编写的 100 万字《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用手册》正式出版,使得全国养老机构有了可借鉴的养老服务实操指南范本,也使得老人享受的各项服务有了标准。甚至连老人吃的红烧排骨的大小、分量和作料克数都有标准。
   养医结合下的“互联网+”也是“江汉模式”的一大特色。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能通过远程会诊系统进行远程诊断,把全国知名专家请到老人的“床边”问诊,广受好评。
    今年 10 月,该院信息化系统升级版正式使用,20 个信息系统构成极大地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给护理员提供了便捷,老人的日常生活都能够跟踪记录,开启了智慧养老新时代。
    同月,该院消防系统、安防系统、大厅接待区域、适老化设施(包含扶手、防撞包条、老年人活动室、公共浴室、标识等)、老年人评估室、远程医疗中心、外墙、老年食堂以及福惠医院院内环境等九大改造全部改造完毕,福利院焕然一新,院内老人幸福感十足。
本报搜院团曾探访老人代表给出“全五星”高分
   10 月 9 日,本报“养老·去哪儿”栏目“搜院团”(团成员由福利院院长、媒体代表、老人代表组成)前往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实地探访,从地理位置、绿化环境、硬件设施、服务水平、医养结合水平等方面进行客观打分。
    “搜院团”成员进入 A 栋公寓接待大厅,宽敞又气派。左手边就是监控室,一整面墙挂着 3 米多长的 LED大屏,福利院大部分区域一目了然,安全感十足。右手边评估室是福利院新改造项目,老人入院前都要在这里进行护理等级评估,室内以绿色为主调,有厨房、卧室、卫生间,活动区,仿佛回到了家里,让人觉得亲切舒适。
    3 楼老年人活动中心是“搜院团”最喜欢的地方,项目设置也更加丰富多彩,音乐厅内有钢琴,网吧有 12 台大屏电脑,两间书画室提供无限创作空间,阅览室的书籍据说每个月都会更换,麻将室的手动麻将桌鼓励老人“码牌数墩”灵活手脑。
    卧室分布在 4 楼-16 楼,房间内双人间设置独立阳台,每人单独配置冰箱,窗帘颜色淡雅舒适。搜院团市民代表纷纷表示福利院的很多细节设计非常人性化,很贴心。
(记者  关馨

 
  • 暂无相关记录!